新编十万个为什么
接口调用 意见/报错
登录 / 注册

在“段”中怎样 安排好句与句的联系

  句子与句子如何紧密地联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搞 段的写作训练,可以在比较小的框架(段)里,细心地琢磨文 句,有利于解决好句子衔接的难题。
  从句子到段,当中还隔着一个环节———层。不妨从层入手, 在更小的框架(层)里,探索如何安排句与句的联系。
  起始层,一般要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句子应力求简练、短 小,注重将内容浓缩在一两句话里。
  起始层与展开层之间,是“总”与“分”的关系,即总说与 分述。所以,起始层的句子,要能够与展开层的若干句话,从总 体上连接起来。比如有一段文字,描述“我”的三只小瓷象(玩 具)。起始层写道:“我的写字台上摆着三只小瓷象,它们是我最 喜爱的玩具。”这一句总述小瓷象的数目、摆放地点,特别突出 了“我”对它们的态度———“最喜爱”。接下去,小作者在展开 层分别描述三只小瓷象的颜色、动作、神态等:
  第一只全身淡黄色,还夹杂着一条条白色的条纹。你看它多 神气呀!长长的鼻子向上翘着,好像在左右摆动,两颗匕首似的 牙齿从嘴里伸出来。两只扇子似的大耳朵微微掀起,像是在一张 一合地扇动。四条粗壮的腿,有的直,有的有点儿弯,仿佛在慢 慢地向前走。另一只,鼻子向左前方伸展,一条腿高抬着,像是 在踢球。第三只的神态、姿势和前两只截然不同:它坐在地上, 两只前腿高高举起,仰着头,翘着鼻子,像是在数天上的星星。
  对照起始层和展开层,能看出全段开头的一句与后面分述部 分连接得自然、紧密。
  同样,展开层与终结层之间,也是“总”与“分”的关系。 因此,终结层的句子要从整体上来作收束。写小瓷象的那段文 字,终结层是这样收尾的:
  我望着三只天真可爱的小象,好像来到了象的故乡:在一片 神奇茂密的森林里,伴着清脆悦耳的鸟鸣,几只小象悠闲自在地 走过来了,不时卷着鼻子采摘树上的野果…… 更多:https://www.bmcx.com/
  在展开层里,句与句的联系形式多样,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 种:
  (1)并列关系:句与句之间关系是并列的、平等的,没有先 后主次之分。上面写小瓷象的那一段就是这样安排的,分别用 “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来作提示,其后引领出一组句 子或一句话。这种起提示、引领作用的词语,经常使用的还有: “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另外”、“此外” 等。
  (2)承接关系:句子与句子,表示了意思上的先后承接,多 用于表达记叙方面的内容,起提示、引领作用的词语有:表示时 间的,如“上午”、“中午”、“下午”;表示先后的,如“开始”、 “后来”、“最后”等。
  (1)转折关系:后一个(组)句子,对前一个(组)句子, 在意思上作了转折,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但是”、“然而”等。
  (2)因果关系:一个(组)句子讲原因,另一个(组)句子 讲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因此”、“因而”等。
  (3)总分关系:用一句话作总的提示或归纳,由此派生出几 个句子分别作具体的表达。写小瓷象那段文字里,两处用了冒号 的地方,都属于这种情况。
  以上,只是简单地提出了常见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在语言的 实际运用中,往往多种关系交织在一段(层)之中,必须通过反 复训练,才能灵活地掌握和应用。
最新查询: 为什么说生活是词汇的“百宝箱” 为什么说能在 做游戏的过程中积累词汇 为什么用背诵“韵歌” 的方法识记成语效果好 辨析成语有哪些方法 为什么在积累词汇时要注重分类 怎样利用词的同义关系 和反义关系来扩充词汇量 阅读中碰到不懂 的文言词汇该怎么办 为什么吸收和使用 词语要注意去粗取精 为什么说积累词汇 要与运用密切结合 为什么说口头语言和 书面语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怎样正确区分“得”、 “的”、“地”的用法 为什么说成分残缺 是病句的主要类型之一 为什么说搭配不当 是病句的主要类型之一 为什么说词序颠倒 是病句的主要类型之一 为什么说不合情理 是病句的主要类型之一 怎样合理地借鉴 和吸收别人的好句子 怎样从几种句式中,选择最 合适的一种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为什么要特别重视“段”的写作 写“段”要不要确定“中心” 写“段”怎样安排“层” 为什么要言之有序 为什么要言之有理 为什么仅看一幅图就能写出好文章 怎样看多幅图写作文 为什么要提倡少年儿童 多写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世界 为什么不能对 小学生的作文求全责备 为什么说观察是作文的基础 为什么说要用“心”去观察 为什么写记叙文 要照顾到多种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式有几种 记叙文常见的结尾方式有几种 什么是照应 怎样列作文提纲 怎样写好记叙文中的议论性文字 描写与记叙的区别是什么 中心句为什么 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什么写景物要特别注意顺序 写景应注意什么 写活动为什么要详略得当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诚华便民查询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联系我们
接口调用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4 便民查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0022420号-1 闽B2-20210351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