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十万个为什么
接口调用 意见/报错
登录 / 注册

电子的位置和动量 为什么不能同时准确测定

  我们可以根据初等数学和普通物理知识,准确测定某一时刻 火车运动的位置和动量,但是科学家们却不能同时确定一个运动 电子的准确位置和动量,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电子是微观粒子,质量很小而速度很高,其运动规律 和特点与火车等宏观大块物体不同。要测定火车的位置和动量, 可以让光线照在火车上再反射到观测者或仪器中,光线照射对火 车运动几乎没有丝毫干扰和影响。但是,测定电子的位置和动量 就不同了。由于电子质量很小,只要被一个光子打中(把光子再 反射出来),就会改变其位置和动量,测定过程干扰了被测对象, 测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1234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 不确定原理,也叫测不准原理,很好地解释了微观粒子位置和动 量或时间和能量不能同时准确测定的现象。他指出,对于比原子 还小的微观粒子,要想准确测定其位置,就无法准确测定其动 量;反之,要想准确测定其动量,就不能准确测定其位置,总 之,不可能同时准确测定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或能量和时间。 用一个关系式表示:
  15·16273 /
  即位置不确定量1 与动量不确定量1 之积大于等于普朗
  5 6 克常数的一半73。这个关系式称为不确定关系,也叫测不准关
   / 系。公式表明,对微观粒子的测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普朗克常数 7(基本作用量子)是测量准确程度的尺度,最理想的测量只能 是1 ·1
  5 6773,而不会出现15·16373的结果。
  /   /
  不确定原理是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反映,不确定关系是微观 粒子特有的属性决定的。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指出,我们必须假 定,对我们观察力的精确程度和对伴随发生的干扰的微小程度有 一个限度,这个限度是事物本质中所固有的,观察者方面的改进 技术或提高技巧,都不能超越这个限度。
  实际上,日常生活中也有同样的现象。要测轮胎的气压,就 必须把轮胎里的气体放出一点到气压表中,这样,我们在测量过 程中便改变了轮胎的气压,测得结果并不是原来的气压;将温度 计放进水盒中测水的温度,由于温度计吸收的热量而改变了水的 原来温度;电流计测电路中的电流时,也要消耗电路中的一点电 流使电流计指针移动,如此等等。任何测量都或多或少对被测对 象造成干扰,测不准确原理是普遍适用的,只是在宏观现象中这 种干扰很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在研究电子、光子等微观粒 子时这种干扰相对来说大到不能忽略罢了。例如,质量为12克 的子弹和质量为345652773克的自由电子,都以822米/秒的同 样速度运动,动量不确定量均为2425+,同时测定其位置和动 量,则用不确定关系计算得二者的位置不确定量1 分别是步枪 更多:https://www.bmcx.com/
   , 子弹为8652778米;自由电子为765278米。电子的大小在86 52758米,其位置不确定量765278米是它的5252倍,不能忽略; 而步枪子弹大小在865277米,其位置不确定量8652778米是它 的5275分之一,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为什么说“基本-粒子”并不“基本”
  在历史上,人们曾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单元。本世纪 初弄清了原子结构的秘密,知道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 电子构成的。原子已经很小很小了,它的直径只有一亿分之几厘 米,原子核更小,直径只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如果把原子核比 作一粒直径1毫米的小米,那么原子就是一个直径12米的大球。
  原子核是由两种叫做“核子”的基本材料构成的。一种核子 带有正电荷,它与电子的电荷在数量上相等,这种核子叫做质 子;一种核子不带电荷,是电中性的,所以叫做中子。质子和中 子的质量大致相等,分别是电子质量的134561倍和134365倍。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核外的电子数完全相等,质子数决定了元素 的原子序数及化学性质,而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总和决定了原子的 质量数。
  自从发现了原子结构以后,人们又认为质子、中子、电子、 光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质子和中子构成各种原子核,原子 核与电子组成了世界上一切原子和分子;光子是电滋波的最小单 元。于是就把这四种粒子称为“基本粒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 移,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又发现了一些新的粒子,由于它们的质量 介于质子、中子这些重子和电子、正电子等轻子之间,所以就管 它们叫“介子”,“基本粒子”原有的天地被打破了。然而事情并 没有到此结束,从1773年起,又有一些新粒子加入了“基本粒 子”行列,人们发现了一批质量超过质子和中子的“超子”。再 后来又发现了很多共振态粒子,到现在光是这种共振态粒子就发 现了822多种。总的计算起来,现在人们已经发现了几代“基本 粒子”,共有422多种。这些“基本粒子”,论质量有的竟是电子 的5222倍,而有的轻得没有静止质量;论寿命,有的可以“永 久生存”,而有的还不到亿亿分之一秒。
  自然界是没有穷尽的,人类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迄今为 止,我们认识的那些“基本粒子”仍不能说是最基本的,它们都 会有自己更精细的内部结构,只是这些细节我们目前尚未掌握而 已。物质结构是没有尽极的,可以肯定将来还会发现其它的新粒 子。
  1射线衍射为什么能测定晶体结构 2324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发现,1射线通过晶体时,产 生强度随方向而变化的散射效应,其强度变化是由于次生电磁波 互相叠加和干涉造成的,这就是晶体1射线衍射。如果能找到 一种波长适当的电磁波,让它通过晶体发生衍射,就能提供晶体 内原子排布的信息,从而测定出晶体结构。2325年,劳厄因这 一发现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射线波长很短,约为2677厘米,晶体中原子间距离也在这 个范围内,晶体恰好可以做为 射线的衍射光栅。1射线射入
   1 晶体使晶体中原子的电子发生周期性振动,并向周围空间发出电 磁波,即次生1射线,从而引起散射。散射能力的大小与原子 序和方向有关,原子序数大的原子具有较多的电子,散射能力 强;在1射线入射的方向上散射能力强。
  在晶体结构研究中,劳厄提出了描述晶体1衍射基本条件 的劳厄方程;2323年,英国物理学家布喇格提出了比较直观的 1射线衍射方程,即布喇格方程,并因此荣获2328年度的诺贝 尔物理学奖金。这两个方程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把1射线衍射 方向和晶体单元晶胞参数联系起来,是确定晶体结构的重要依 据。
  用1射线衍射测定单晶结构的具体方法有几种,依衍射强 度记录方式不同可分为照相法和衍射仪法。例如,劳厄照相法, 是用连续的1射线照射在静止不动的单晶体上,用平板底片拍 摄衍射图,测量底片上衍射图的黑度获得衍射强度的数据,来测 量晶体的对称性晶体的定向。韦森堡照相法是在晶体转动时底片 也来回摆动,将原在同一层线的衍射线感光点分开,这种方法可 以确定晶体微观对称性和晶格参数。现在最为通用的四圆单晶衍 射仪,晶体取向和计数器调节都很方便,能准确测定晶体参数, 并将衍射点的强度数据依次自动收集,简化了实验过程,提高了 测试精确度,是当前晶体结构分析的强有力工具。
  用1射线衍射测定多晶样品成分和结构的方法即多晶1射 线衍射法,也叫粉末法。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诚华便民查询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联系我们
接口调用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4 便民查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0022420号-1 闽B2-20210351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