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十万个为什么
接口调用 意见/报错
登录 / 注册

台湾的神木是什么树

  祖国的宝岛台湾素有“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那里地处热 带、亚热带地区,终年温暖多雨,气候宜人,利于林木生长。据 统计,胸径在167米以上的大树仍有173多万株。其中73多株 巨树,几千年来饱经风霜,昂首挺胸地巍然耸立于高山密林中, 受到人们顶礼膜拜,被誉为“神木”。
  阿里山神木是最著名的一棵神木。它生长在嘉义县东部通往 阿里山的森林铁路边,树高3564米,胸径7678米,近地面的干 围达57米,需要15个人才能把它紧紧抱住。它的材积量达333 多立方米,足可供修建一幢3333立方米的大厦。
  据研究,阿里山神木生长于商周时代,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 高龄,有“亚洲树王”之称。为世界奇珍之一,已成为阿里山独 特的“传统”标志。它的四周已有栏栅加以保护。1238年秋, 遭到巨雷击裂,好些枝干枯死,但是非常顽强,不久又在树梢枝 头绿意日增,萌发嫩牙新枝。
  参天古木“拉拉山复兴一号”和“拉拉山复兴二号”,也是 闻名遐迩的神木。前者在台中县和平乡,树高72米,胸径7米, 近地面围干1564米,长势极好,枝叶扶疏,生意盎然。后者在 苗栗县泰安乡,树高11米,近地面的干围2234米,树心已经腐 朽,中有大洞,但树壁仍然坚实,枝叶繁茂。树龄都在5166 1 2166年之间。没有给人“老态龙钟”的感觉。举世闻名的擎天 神木,还有北大武山神木、眠月神木及桧山神木等等。这些神木 大都是属于柏科的红桧。它们大多生长在海拔766
   12766米的山 地潮湿而风小的北坡及东坡。最高的可达76米,胸围最大的可 达53米以上。一般也有7米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台湾神木都是红桧树,例如南投 县信义乡有一棵“和社神木”,它就是一株威风凛凛的“樟树 王”。 更多:https://www.bmcx.com/
   法国梧桐为什么是“行道树之王”
  法桐,即法国梧桐,又名悬铃木、筱悬木、净土树。系悬铃 木科落叶乔木。法桐叶稠枝翠,婆娑多姿,多用作行道树。盛夏 酷暑,法桐浓郁的树冠恰似遮阳伞,蔽翳骄阳,蒸发水汽、增湿 减热,降温祛暑,使环境变得阴凉雅静,减少行人炎热之苦。有 些地方称它为“祛汗树”,可谓名副其实。
  法桐原产北美、欧洲东南及亚洲西部、印度、喜马拉雅山一 带。我国引种历史悠久。现在我国引种的主要有法国梧桐(又叫 三球悬铃木,果序实际是8 17个一串)、英国梧桐(又叫二球悬 铃木,果球通常2个一串,偶有单生或8个一串)美国梧桐(又 叫一球悬铃木,果球常单生,偶有两个一串者)三种。人们常见 街道上的法桐、大都枝干较矮,树冠宽广,呈杯状形。这乃是人 工整修的结果。法桐本是高耸挺拔,雄伟壮丽的大树,高可达 81米。青年期树形呈卵状圆锥形。
  法桐不仅是优良的行道树,同时也是净化空气、阻隔噪音, 绿化厂区的理想树种。法桐叶大,背面多毛,树冠宽广,滞尘能 力很强。如宽12米,高34米,郁闭度256的法桐林带,据测定 可以阻滞粉尘74
   1723;距污染源1221142米处的法桐林,每 平方米叶面积可吸滞粉尘754 18克。法桐防噪效果也相当好。 法桐对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铅蒸气等有害气体,也有较强 的吸收能力。
  由于法桐能适应各种土壤条件,耐干旱瘠薄,又耐水湿,适 合城市条件下栽植利用。因而成为举世公认的优美行道树和庭荫 树。在世界各地备受欢迎,久享“行道树之王”的美名。
最新查询: 中国“国树”应具备哪些条件 为什么合欢树能引来蝴蝶 为什么看不见松树开花 日本金松为什么 被列入世界三大观赏树 “世界五大美树” 之一的金钱松美在哪 为什么长白松有“美人松”之称 为什么把红松称为“北国宝树” 为什么说“不老松” 是我国最古老的一棵松树 为什么山上的松树特别多 为什么松柏树又叫常绿树 松树为什么要“流泪” 为什么松树能出松脂 胡杨为什么能在 沙荒盐碱地中成林 水杉为什么被列为一级保护植物 水杉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爷”吗 为什么“看林 人”是森林“纵火犯” 红树植物为什么会“胎生” 为什么木棉树被称为英雄树 为什么称为气象树 为什么称它们为斯里兰卡奇怪的树 空心的大柳树为什么还能活 为什么早春插柳易成荫 为什么西藏的“公主柳” 是我国最古老的一棵柳树 为什么称十三米高的 酸枣树为我国最高的酸枣树 为什么把我国现存的 最大的一棵柏树叫做古柏 为什么称开元寺内 的桑树为我国最古老的桑树 银杏为什么被称做活化石 为什么滇西的榕树长得很奇特 榕树为什么能“独木成林” 榕树为什么和榕小蜂很“亲热” 为什么称这棵 连株榕树为最大的榕树 为什么树叶在 天冷的时候会掉下来 为什么许多落叶是背朝天 为什么树叶的大小不一样 为什么常绿树能变成落叶树 为什么叶子两面的颜色深浅不同 树上也能长棉花吗 什么树会“冒”油 什么树会结“糖果”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诚华便民查询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联系我们
接口调用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4 便民查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0022420号-1 闽B2-20210351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3号